第226章

  她笑着,语气透着几分调侃:那以后我可要多仰仗殿下了。
  时间有限,沈棠宁切入正题:殿下可有想过如何脱困?
  燕明仪抬起眼睫,一点幽微的光从眼底透出:本宫意欲与姜稚京结盟。
  她们的想法再次不谋而合。
  离开长公主府,沈棠宁给了大夫一笔银子,叮嘱他不得走漏风声:今日之事,您若是泄露了出去,自己也会招来杀身之祸,务必三思而后行。
  大夫连连点头,恨不得赶紧撇清关系:姑娘放心,今日我不曾来过!
  本来想着报酬丰厚,没想到赚个诊金也不容易,险些将命给搭上,事关皇家秘辛,他恨不得烂在肚子里,哪里还敢往外说?
  沈棠宁走了一段路,上了停在巷子里的马车。
  你再不回来,我都打算直接上长公主府抢人了!
  池宴担心她只身一人前去遇到什么危险,本来提议跟着一起去,但沈棠宁说人多恐惹人怀疑,只能悻悻然作罢。
  但她去的时间太久,很难不让人担心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。
  雪青立即将大氅递给她:瞧您冻得嘴唇都青了,赶紧喝口姜茶暖暖身子!
  让池宴背过身去,将湿衣服换下,沈棠宁这才暖和了许多,她照了照铜镜:好在这妆容防水,否则这会儿已经不能看了。
  也不知羽书用的是什么材料。
  池宴打量着她:见到长公主了?
  她点了下头,抿唇道:瞧着模样憔悴了许多,不过比我想象中要好。
  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笺,长公主还给了我一封书信,托我转交给姜稚京。
  池宴盯着信封皱起眉:这信可不能落到别人手里。
  没错。沈棠宁悠悠地开口,所以我打算让元昭去送。
  驾车的元昭探进来个脑袋,面无表情:怎么又是我?
  她眼神忽闪:我只信得过你。
  府里倒是招进来了一批护卫,但无论是身手还是信任程度,都及不上他。
  元昭深沉地叹了口气:好吧,能者多劳。
  第308章 免死金牌
  暴雨的第四天,深夜。
  雷鸣轰隆,闪电划破夜空,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。
  沈棠宁被这动静惊醒,偏头望着窗外发呆,就在今夜
  微凉的指尖被攥住,池宴没睁开眼,嗓音透着一股慵懒的哑:睡不着?
  我觉得,今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。她喃喃地道。
  他不由睁眼看过来,眼里的困意淡去了些,随她一起扭头看向窗外,眉头皱了一下。
  与此同时,燕京外。
  汹涌的河水带着摧枯拉朽的架势不断冲击着堤坝,云龙堰堤坝一角,碎石不断滚落进水中,几个来回后不堪重负地垮塌。
  河岸轰地被吞没,河水肆意蔓延开来,如同一条巨龙般,顷刻间侵占了周围的田地村庄!
  好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早已提前搬到山上避难,但洪水的破坏性仍然令人心惊。
  有人半夜惊醒朝山下望,恰好瞧见了这一幕,顿时白了脸:
  洪水!洪水来了!
  有更多的人聚拢在山坡上,年长的老者面露悲怆,扑通跪倒在地:我们的庄稼,房子全没了!
  年幼的孩童不明白什么是洪水,可瞧见这一幕,本能地害怕地躲在父母的怀里哭了起来。
  庄稼没了还可以再种,但房子只有重新修建,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次惨重的打击!
  次日的燕京,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。
  洪水一夜间肆虐,地势低的地方被完全淹没,地势高点的也难以幸免,水深达到了膝盖。
  龚尚书面如死灰,半个字也说不出,直接被崇德帝下令打入诏狱听候发落,满朝无一人敢为他求情!
  如此大的工程,耗费了巨资修建,投入了多少人力,可在洪水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,这还是重新加固后的成果!
  那要是没有加固呢?可想而知当初修建时是有多么敷衍!
  花了那么多银子进去,结果都进了别人的口袋,崇德帝的震怒可想而知!
  然而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,眼下更重要的是抗洪,尽快将堤坝重建,还有安抚受灾百姓的情绪以及各种补救措施。
  龚尚书被下了诏狱,工部群龙无首,崇德帝眼神沉了沉:池景玉,朕命令你立刻带人前往云龙堰,尽快将洪水蔓延的势头控制住!
  池景玉眸光微闪上前一步:微臣遵旨!
  同时,池宴也不可避免被钦点。
  池宴,你协助京兆府进行救援,寻找有没有被洪水围困的百姓,并及时将这些百姓安置下来。
  池宴神色凝重拱手:臣领旨。
  就在这时,众目睽睽之下,谢太师上前一步缓声道:陛下,眼下百姓受困于洪灾,老臣也想略尽绵薄之力,自愿倾尽府中半壁家财投入到灾情中,还请陛下准许!
  这话一出,众人面色各异,心中掀起一阵波澜。
  有人错愕,有人暗恼,也有人敬佩。
  御史当即站了出来:太师真乃朝中表率,此等大义着实令人敬佩!
  崇德帝深深凝视着谢太师,他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站了出来。
  其实谢太师即便不开这个口,他也是有打算逼朝臣出一份力的,毕竟国库实在紧张,此次洪灾还不知要投入多少钱财,总得有人来替他分担。
  但谢太师主动提出捐钱,性质又不一样了,这事传了出去,毫无疑问又会为他增添一段美名,赢得天下百姓的感激与赞赏,但这可不是皇帝乐意看到的。
  然而眼下这种情况,他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。
  谢太师可想好了?
  谢太师微松了眉头,言辞恳切:为陛下分忧解难,为天下百姓谋福祉,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。
  崇德帝扯了扯唇,语气感慨:太师不愧为国之栋梁,果真叫朕心服口服。
  明明是占了便宜,他心里却不痛快极了。
  谢太师恭敬垂下了眸,一派君臣和乐的模样。
  不少臣子则心里怨怼,好端端的谢太师非要当这个好人做什么?他都掏了银子,那他们焉有袖手旁观的道理?
  更何况,谢太师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,他们要是出的银子少了,那不是受人诟病?
  *
  沈棠宁打量了眼整整齐齐码在屋内的十个箱笼,语气迟疑:娘,这会不会太多了?
  她只是提议,如今灾情严重,他们自家要不要也出一份力,全当是个心意。
  哪知婆母一出手就是这么多,委实阔绰。
  池母一边清点,抽空回过头来:不多,不多!发生了这样的事,咱们本就该尽一份力,再说了,阿宴如今在朝中当值,切不可落人口实,就当是给你们积福了。
  于她而言,钱没了还可以再赚,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  见婆母如此大度,沈棠宁也再不说什么,清点完后就让人抬去了户部,她和池母也跟着走了一趟。
  这会儿的雨势已经小了不少,出行相对于来说没那么困难。
  沈棠宁掀开车帘望去,见大街上人来人往,百姓面带愁容,但气氛还不算太低沉。
  有人修葺被暴雨破坏的房屋,有人清理着门前的积水,邻里间遇到麻烦还会搭把手。
  这样的情况已经比上一世好太多。
  燕京还算不错了,这要是穷苦的地方,都不知道该有多难过!池母叹息着,眼里不自觉露出怜悯。
  比人祸更无情的是天灾,说来就来毫无征兆,当真是半点法子都没有。
  听说谢太师带头给咱们捐钱,太师大人果然仁善!
  可不是吗?等回头啊,我就去庙里给他老人家点一盏长明灯,保佑他顺遂康健,福寿延绵!
  池母也听见了这话,赞同地点点头:你外祖父果然高风亮节,有这么个股肱之臣,是陛下的福气,也是天下人的福气。
  沈棠宁唇角轻轻扬起,垂下眼睫安静听着,心里却想陛下这会儿定然不痛快。
  按理说,既已惹了陛下忌惮,谢家就该低调才是,她却反其道而行之,其中也有她的用意。
  外祖父在民间声望愈高,陛下越不敢轻易动作,当然,谢家退是要退的,但她要在这之前,讨一道免死金牌。
  第309章 气的头疼
  马车来到户部,这浩荡阵势已经引来不少人围观。
  户部的金部郎中正忙着清点,见着一箱箱白银,堪称两眼放光:五万两!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