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
说完还递了个“赶紧吃饭”的眼神儿。
白潋瞄了眼地里刨坑都快刨出火星子的张铁,答应得倍儿痛快,“好!”
三婆婆满意地揣着碗筷溜达回家了。
刚到家放下家伙什,老太太屁股还没坐热乎,又“噔噔噔”跑到伏家门口,指名要见伏夫子。
陈缨陈络两个丫头认得这位热心肠的老太太,赶紧请进屋,小音奉上热茶。
等了许久,伏棂刚从私塾下课回来,听闻三婆婆等着,就赶去堂屋。
只见三婆婆困得脑袋一点一点,像鸡啄米。伏棂忍着笑,“三婆婆,您找我?让您久等了,可是有事?”
“咳,没事,就是来看看你。”三婆婆揉揉眼睛,见屋里没外人,嗓门提了提,神秘兮兮地凑过去,“伏棂啊,你是个好孩子,心眼透亮。要是往后小潋那个性子惹你不痛快了,可千万别跟她硬顶,来找我!那丫头是我看着长大的,她心里那点弯弯绕绕,我清楚得很。”
伏棂眼睫毛一颤,心里瞬间门儿清——敢情这位明察秋毫了。
她压下嘴角的笑意,也学着白潋的干脆劲儿点头,声音温温柔柔,“好,记下了。三婆婆您费心了。”
“哎,好好好。那个……”三婆婆赶紧补充,“千万别告诉小潋是我说的,我这可是偷摸来的。”
事儿办成,三婆婆心满意足,背着手溜达回家,越想越得意:两边都说通了!有了我这个“老判官”,看你们这对小鸳鸯以后还能闹出多大风浪?
嘿嘿嘿!
白潋对这次“秘密外交”毫无察觉,她正猫在地里,播糯米种。
这是早熟品种,她磨破嘴皮子才从老把式家买来的,冬天里宝贝似的藏在罐子,惊蛰一到才舍得请出来。
“快些长,快些长,”白潋叨咕,“热天一到,收了你们,蒸甜糕、酿好酒、包粽子,都得靠你们争气。”
伏棂那边,也忙得像只陀螺。
私塾的课业不能丢,点心铺去年的账本算得她眼睛发花,盘下的酒楼场地也快建好了。建起来容易,填满它难——后厨那一帮大师傅,上哪儿找?
盘腿坐在点心铺后院的小杌子上,伏棂支着下巴,“十五个人啊,掌大勺的、切墩儿的、做点心的……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小瑶叹气,也为此事着急,“小姐,好厨子早被醉仙楼、聚福楼挖走啦,签了契约,捆得死死的。”
伏棂杏眼一眯,指尖在桌上敲出笃笃的轻响,“良驹在野,好刀藏鞘,真本事未必在大酒楼里。”
主意打定,雷厉风行。
第二天,一张红彤彤的告示贴了出来。
伏棂亲笔:三月初三初四,厨王摆擂。胜者掌我新楼大勺,月银一两五钱
给几个半大小子塞了几把糖果,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四里八乡。
茶馆里顿时炸开了锅。
“嚯!一两五?!比城里的夫子束脩都多!”
“等着看热闹吧!”
闲言碎语自然也飘进了白潋耳朵。
她袖子一卷,从田埂上一溜小跑冲进伏棂的小院,气呼呼的,“别听那些人瞎嚷嚷,他们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,咱们肯定能找出好手。”
伏棂故意拖长了调子,眼波流转,“是呀,他们不信我……只有我们白潋对我有信心?”
尾音带着钩子。
“那当然!”白潋挺起胸膛,“要我帮什么忙?尽管说!我不要钱!”
一旁小音低着头擦桌子,使劲抿着嘴才没笑出声:小姐您又撩!白姑娘真是半点不含糊!
伏棂见“鱼儿”上钩,也不再逗她,露出一个狐狸般得逞的浅笑,“我想请你……当个尝菜的贵客。每道菜,你都说个实在话。”
白潋那双明亮的眼睛,瞬间嗖地放出光来!不要钱?尝好菜?
“这事儿交给我,保证公平公正!”
到了三月初三,擂台前里三层外三层,挤得水泄不通。
一两五的月钱实在诱人,掂量着手艺不错的都想来碰碰运气。
白潋被伏棂安排在评审席最中间,旁边坐着小瑶小音王丫和翠儿几人。
伏棂则端坐在旁边太师椅上,嘴角噙着笑,眼神却没放过台下的动静。
陈络拿着锣,嗓门清亮,“各位厨神听好喽——!今日考题!做一道你最拿手的招牌菜!半个时辰为限!菜成后送上席,能拿到三位评审签子的,明儿再来第二轮决赛!
要是有想浑水摸鱼故意捣乱的……哼!”她一抖手中的告示,赫然盖着县令红彤彤的大印,“官差就在旁边候着!一律抓去清醒清醒!”
人群里顿时缩回去好几个贼眉鼠眼的——镇上那几家酒楼,果然不甘寂寞。
伏棂的动作那么大,许多酒楼早就暗中雇人,想妨碍她挑到好厨子。
但自打上次从益州来了信,这签的名姓伏。
县令一打听,十里村也有个姓伏的,和陈平安在一个村,心中也都明白了。
陈平安是踢到铁板上了。
与伏棂交好没有坏处,两人因此也偶有往来。
“铛——!”锣声敲响,“比赛开始!”
参赛的厨子们,各有架势。
只见一个利落的短褂姑娘,抓起一条肥鳜鱼,刀光一闪,“笃笃笃”几声脆响,鱼已化作排排整齐薄透的玉片。
旁边一个大娘,打开自带的酱坛子,拎出一块油亮亮的酱五花,往蒸笼里一放,那肉片在热气里颤巍巍抖动着,油香似乎都飘到了白潋鼻尖……她下意识吸了吸鼻子。
半个时辰过得飞快。一道接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上了长条桌。
白潋抄起公筷,宛如临阵的大将。
刚尝了一口糖醋鳜鱼,她眉头就挑得老高,“这酸里头带了点果香……你搁了青梅汁?”
做菜的姑娘腼腆一笑:“对,自己琢磨的,能去腥提香。”
酱肉入口即化,白潋眯起眼睛,品了又品。
当然,也有糟心玩意儿。一盘红烧肉,看着挺烂糊,塞进嘴里味同嚼蜡,咸味淡得像白水。
“手艺生疏,调味失准!”
白潋皱着眉在食单旁标注,把盘子推到不爱吃的区域。
又来一盘绿油油的青菜,焦糊味直冲脑门,苦得她直咧嘴,大笔一挥——淘汰!
正当她吃得热火朝天,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像只囤粮的仓鼠时,一个伙计端着个小碟溜达过来,“白姑娘,东家特意请您尝尝这个。”
是一碟炸得金黄酥脆的小酥肉,热气和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白潋哪顾得上烫,夹起一块就咬。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滚烫鲜香的肉汁在嘴里爆开!
伏棂侧过脸,声音带着笑意飘来:“好吃吗?”
“呜……”白潋重重点头。
从太阳当空吃到日头西斜。
白潋觉得自己快被撑成个球。
一群人讨论许久。
终于,伏棂圈定了入选的二十个人名,还详细列了各自擅长的菜系。
白潋凑过去看名单,“今天总算挑完了?”
第24章耍流氓?
花了两天时间, 伏棂最终确定了十五个人。十五个人入选,并不是单以手艺高低论。
伏棂还特意去查了这些人的底,发现与其他酒楼并无牵扯, 她才放心。
春三月,一切准备就绪,就要开张。
白潋这边。
这早熟种的糯米是今年一月种下的,所以只要再等一个月,白潋就可以用自己种的糯米酿酒了。
在此之前, 她已经找村里会自己酿酒喝的人询问过更详细的注意事项, 并且买了一些材料试酿了几次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因为基本的酿酒技术不是什么秘密, 大家伙都会自己酿, 他们也就都告诉了白潋。
这酿酒受季节影响大,工艺不同时间各异。要想酿酒,一般来说花的时间并不算长。
春酒需十天左右,冬酒需十五天左右, 粟米酒二十八天酒熟,黍米酒夏天五天、冬天七天可初步酿成。
常见米酒约五到七天熟,黄酒需一到三个月、陈酿一年以上。
白潋试酿的就是米酒和黄酒,黄酒算算时间已经两个月, 差不多可以出坛了。
日子过得飞快, 暮色浓浓。陈络兴冲冲地捧着一个大包裹和一封信进来。
“小姐, 益州的家信和东西!”
伏棂拆信, 扑面而来的是热闹气息。一张信纸上,爹娘大哥大姐的笔迹挤在一起。
母亲:棂儿, 知道你安稳在十里村,总算放心了。只是下次切不可这般叫人忧心。那边缺什么?莫亏待自己。
父亲:虎父无犬女!那地方倒也清净。
大姐:家里铺子刚开张时的几本杂记, 附在后面,或许有用。布和珠花虽小物,送给白姑娘也算份心意。
大哥:小妹!十里村水土可养人?你信中提起的白潋姑娘,是个爽快人吧?凡事莫急,有事记得家里有哥哥我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