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县令庶女 第136节

  第91章
  秋儿看许栀和躲闪反抗,眼底的笑意更甚了一些:“才不敢戏弄姑娘呢。不过蒙了尘的毽子到底不妥,姑娘闲暇时候,还是需要多锻炼呀。”
  许栀和回顾了一下这几日自己的表现,深以为然,但回去之后……看情况再说吧。
  反正秋儿又不知道。
  许栀和打定主意,面上对秋儿矜持颔首:“好啦知道了,会记得身体为先的。”
  秋儿这才心满意足,她从竹椅上下来,蹲在许栀和的身边,“姑娘,你明日是准备去太平州吧?”
  许栀和目光流露出一丝诧异。
  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准备去什么地方,到现在方梨和良吉都以为她会是准备会汴京城。
  其实这也没什么关系,许栀和一开始的打算就是良吉和方梨回汴京,她独自去太平州。
  秋闱已经开始,许栀和现在紧赶慢赶回去,也只能得到九月出来的结果,八月下旬匆匆赶回去,九月中下旬又匆匆赶回汴京城,来回奔波,实在辛苦。
  就连许栀和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简直是匪夷所思,一个多月的时间,在汴京城安安稳稳地等待陈允渡回来说出自己的秋闱结果,哪里需要这么颠沛呢?
  可是她想去陪着他。
  哪怕陈允渡和她保证过州试而已毋须操心,可是许栀和希望成绩揭幕的那一日,她能够陪在他的身边,不错过每个对他而言热闹非凡的日子。
  “你怎么猜到的?”许栀和问。
  秋儿眼含笑意,伸手指了指夜空中的玉盘,她说:“是姑娘的动作告诉我的。”
  月光温柔地注视着大地,在两人的视线之中蒙了一层轻纱。许栀和眨了眨眼睛,听到秋儿说完整了后文:“刚刚姑娘说话的时候,目光柔和,只是在看向月亮的时候,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思念。姑娘应该在记挂着远方的一个人吧?除了姑爷,我想不到其他人。”
  许栀和伸手捂住了自己的脸颊,“这么明显吗?”
  “喜欢一个人藏不住,自然,思念也是藏不住的。”秋儿想起很久之前方梨说起的姑娘和姑爷定情的除夕夜,虽长空寂冷,但火树银花,姑爷拜托数个小童送去纸条和各种玩意儿,只为博得姑娘一笑。
  “其实不止是我,方梨姐姐和良吉大哥应当也看出来了。”秋儿难得露出狡黠的表情,脸上胜券在握,“姑娘,我们要不要打一个赌?”
  许栀和好奇:“赌什么?”
  “赌明日你说要去太平州,方梨姐姐和良吉大哥会选择和你一道回去。”秋儿说,“姑娘,要赌吗?”
  许栀和扑哧一声笑了,“这个太简单了,他们一定会陪在我身边。”
  秋儿看着她嘴角的梨涡,轻声说:“都赌他们会陪你,也算一个赌嘛。”
  这段时间和书院反复打交道,每日至少看见几十到上百个书生不等,姑娘虽然嘴上没说,但心中总是牵挂的。
  许栀和还在思考打赌的双方能否持有相同的观点,下一秒就看见秋儿将刚刚的话题抛在脑后,另起了新的话题,“对了姑娘,明日你出发,带上瘦猴吧?”
  秋儿认真地看着许栀和,“小升留在小灶的意愿强烈,但是瘦猴不一样,他做事机敏灵活,这几日又缠着良吉大哥说要学识字……我能看出来他的心思,他想要跟在姑娘你的身后。”
  不等许栀和说出自己的疑问,秋儿继续道:“姑娘放心,这次我记挂着你说过的话,认真询问了瘦猴的意思,他也承认了愿意和姑娘你走。”
  许栀和想了想最近瘦猴的表现,确实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才,像这样外向且聪颖的人,无论是做生意抑或是当一位合格的管事,他都能很快胜任。
  她想了想,在秋儿期待的目光下点头,“好。”
  秋儿松了一口气,她在心中准备了好几套说辞,不过说起来都勉勉强强,现在许栀和不问,她就无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了。
  精神一旦放松,她很快就陷入了睡梦之中,许栀和听着秋儿逐渐平稳的呼吸声,先将左侧偏堂的门打开,然后伸手将秋儿抱起来回到房中。
  在不惊动翠雁的前提下,许栀和成功做到了。退出房门的时候还在想——其实自己比想象中还要有些气力嘛。
  ……
  有气力的许栀和在第二日晨起的时候不说话了。
  因为睡得最晚,她的精神明显要比方梨和良吉更加萎靡一些,自被喊起来之后,便一直打着哈欠,目光微微涣散。
  如果说昨夜有多淡定,那么今日就有多憔悴。
  翠雁和小升已经提前出发去早市了,家中除了良吉和方梨,还剩下秋儿和瘦猴。
  此刻瘦猴正有些拘谨地站在许栀和身旁,虽然秋儿掌柜已经和他说过东家应允了这件事,但是他不在现场,没有亲耳听见。
  他在心中猜测:会不会是秋儿掌柜误听了?又或者是东家当时意识不清醒,醒来之后就不作数了?
  秋儿小声在后面催他:“去吧。良吉大哥已经将赁好的马车带来了,你快些将收拾好的东西拿上。”
  瘦猴指了指自己背上简单的一个小行囊,咽了一口唾沫道:“秋儿掌柜放心,我早就将东西备下了。”
  秋儿一时间有些语塞:“……你就这么点东西?”
  瘦猴面不改色道:“够用就行。”
  其实他更担心马车的位置空间不够大,东西带多了不够放。他试图用这样的举动告诉东家:自己只需要很简单一小块地方。
  许栀和正在洗脸,第一次被众人围观洗脸,本应该是一件比较不好意思的事情,但现在众人视线的焦点显然不在她身上。
  水珠洇湿了两边的浅碎发丝,很符合方梨对发髻平整有光泽的理解,许栀和伸手拿起一旁的布巾擦了擦自己的脸,刚睁开眼,就对上了良吉一脸的欲言又止。
  虽然瘦猴经常缠着他问东问西,但说话懂事,不该打扰的时候也绝不打扰,他内心深处也是希望瘦猴可以被带上的。
  汴京城巷口小院虽然不算大,但是右边的单栋多容纳一个瘦猴,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  大不了他和瘦猴挤一挤。良吉乐观地想。
  许栀和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轻轻打了一个哈欠,未睡足的眼眸中带着水润的困意和惺忪,她伸手在自己的小腿上轻轻掐了一把,恢复了点精神后,朝着瘦猴露出一抹安抚的笑容,“除了瘦猴,以前家里人叫你什么?”
  瘦猴没想到许栀和开口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的,他略显窘迫,然后低声说:“王狗蛋。”
  他大抵是觉得这个名字不光彩,因此声音放得很轻,只够许栀和一个人听到。
  还在准备帮瘦猴说好话的良吉见状,心底有些着急——平时看着挺机灵一个人,怎么一遇到大事就声若蚊喃,这可怎么行?
  良吉气沉丹田,说:“喊大点声!”
  瘦猴顿时一个激灵,总是眉峰上挑嘴角微弯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灰败之色:“王……”
  “没事,我听见了。”
  许栀和拾起了压碎他自尊心的最后一根稻草,瘦猴摇摇欲坠,但总算是稳住了。
  他感激地看了许栀和一眼。
  “既然以后你要跟在我身边做事,这个名字便暂且不要用了,取你本家‘王’姓,外加……”许栀和微微停顿。
  瘦猴立即道:“小时候有串铃方士给我瞧过,说我五行缺火。”
  他这一句话很简短。
  串铃方士是指闲散的道人,他们一般只在某地发生大旱或大涝的时候出现,从山上下来治病扶伤,或者给亡者炼度接引,因为出行的时候左手摇串铃,右手持八卦盘,才得了这么一个称呼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和后来的赤脚医生殊途同归。
  许栀和显然也听说过串铃方士非大事不出山的传闻。
  明明他们年岁相差无几,但许栀和与方梨所在太平州还能享受到大中祥符收成的余韵,但有些地方则民不聊生,死生一线。
  她看着瘦猴略显干瘦但依旧清朗的外貌,语气略带笑意说:“既然你五行缺火,便用一个‘熙’字,《诗经》有句话为‘维清缉熙’,意指光明和乐,又喊繁茂、兴盛之意,便叫你王维熙吧。”
  瘦猴略怔,没有第一时间说话,后面的秋儿伸手点了点他的肩膀,“还不快谢过姑娘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王维熙,也就是瘦猴闻言,如梦初醒,立刻喜上眉梢,“谢谢姑娘赐名。”
  许栀和摇了摇头,目光一一扫过众人,方梨的名字是小舅张弗庸给取的,“梨”在古籍中被称为“百果之宗”,喻示丰饶、滋养。以“梨”为名,可寓健康长寿、生活甘美之意。良吉是从梅家老宅带出来的名讳,即便不知道其中寓意,也知道这两个字包含着长辈对他的无尽期许。
  秋儿本家姓郑,这是上次去衙门办理放良文书的时候许栀和瞧见的。秋儿本名郑秋,听说她出生在一个瓜果飘香,万物丰饶的秋日,父兄在时以乳名秋儿唤她,现在众人也大多习惯了称她为秋儿掌柜。
  众人见许栀和微微沉吟,道:“姑娘,这名字很好听。”
  你怎么还沉默了?
  许栀和说:“没什么,我在思索你们的名字,不过现在想起来,一切都好。”
  她站起身,看着王维熙,说:“你放心,再多带点东西也装的下,到时候我们先要南下,路程漫长,有备无患。”
  王维熙得了许栀和首肯,立刻用力地点了点头。
  趁着王维熙收拾东西的功夫,许栀和看了一眼正在把东西搬到马车上的方梨和良吉。
  方梨将最后一包东西放在马车上,看王维熙抱着东西过来,伸手搭了一把,然后问许栀和:“姑娘,现在出发吗?”
  她说完后,良吉和王维熙也一道看向她,目光炯炯。
  许栀和:“……”
  他们的态度太过于理所应当,反倒是许栀和有些犹豫,她再次询问一遍:“此行路途漫长,奔波劳累,你们当真和我一起走吗?”
  方梨奇怪地看着许栀和,似乎她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。
  “肯定啊。”
  王维熙也说:“我长这么大,还没有去过、见过南方呢,现在有机会一道前往,乐意还来不及!”
  确认三人都没有反对意见后,许栀和回头看了一眼秋儿,后者嘴角挽着笑容,眼神仿佛在说“看,我就知道如此”。
  “走啦!”许栀和朝她摆了摆手,抬脚走上马车。
  “一路顺风!”秋儿站在门口大声喊。
  坐上马车后,原先满身困意的许栀和重新恢复了精神,她单手撑着下巴,倚靠在车帘旁边看着应天府的街道。
  一阵风起,树叶开始有飘落的迹象。
  路上,方梨在旁边拿着秋儿给的舆图,在上面指指点点:“姑娘,咱们现在要先去淮西寿州,然后乘坐漕船一路南下,到达扬州,再改道长江,抵达太平州。”
  许栀和闻言,起了点兴趣,凑过头一道去看舆图,“还能路过扬州?”
  “对呀,”方梨点了点头,“我前几日问过来往的商户,从寿州一路南下,顺风顺水,只要八、九日功夫就能到,换船大抵也只需要三五日。”
  加在一起大抵只需要小半月。
  这超乎了许栀和原先的预期。
  四个人在船上漂泊了八、九天,在扬州渡口下船。
  下船的时候天色已晚,许栀和特意问了漕船上的船工,得知扬州府南下长江最早的一班行船是明早辰时才起,于是就近找了一家客栈落脚。
  付清两间客栈的银钱后,许栀和在客栈中陪了方梨一会儿,等到她恢复了精神,几人才一道出门逛逛扬州夜市。
  戌时六刻,漕河两岸千盏橘灯次第燃起,将邗沟染作流淌闪烁的龙身。青石码头上停泊的粮船运运运来稻谷的香味,又是一年丰收时节。
  灯火如昼,许栀和漫步走在人群之中,看沿途两岸的叫卖声,又看杂耍戏团喷出长串的火焰,博得一阵叫好声。
  良吉和王维熙看着这幕景象,立刻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,走走停停。
  店家舌灿莲花,温声软语,几番下来,两人都花了几百文不等,良吉抱着怀中的珠簪,想着下次见面的时候送给梅馥宁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