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
戚映珠咽下了话。
她伸手,拂去小丫头鬓角的梧桐絮,一边又絮絮地念叨说:“可是觅儿这么会算术,姑娘学不会,这不就是败给觅儿了么?”
“不行啊!”觅儿坚持道,“觅儿这算术的本事不都是从姑娘您这里学来的么?”
戚映珠闻言,忽地敛了笑意,凝眸肃容,目光中却藏着一抹狡黠的光。
怎么办嘛?她今日当真想逗逗这个爱算术的丫头。
戚映珠轻声道:“既如此,我便考考你。若你答不上来,可得受罚。”
觅儿一听,脸色顿时僵住,眼底掠过慌乱,但随即挺直了身子,认真道:“姑娘请出题吧,觅儿定当尽力。”
戚映珠唇角微微上扬,心中暗笑,面上却装得一本正经,“那你听好了:若一日有十二个时辰,每时辰有两刻钟,每刻钟有三盏茶的光景,那么十日共有多少盏茶的功夫?”
觅儿闻言,嘴巴微张,眼中满是茫然。
她皱着眉头,认真地掰起手指算了起来,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着:“一日十二个时辰,每时辰两刻钟,便是二十四刻钟,每刻钟三盏茶,那就是七十二盏茶,十日便是……便是……”
戚映珠好容易才立在旁边,一动不动地保持着严肃的情态。
不能露馅,她这么告诉自己。
可怜的觅儿就算了半天,小脸涨得通红,额上甚至渗出细密的汗珠,却仍是不得其解。
最终,她只能可怜巴巴地抬起头,望向戚映珠,结结巴巴地说:“姑娘,觅儿……觅儿算不出来。”
戚映珠见她这模样,心中虽然软了下来,可面上仍故作严肃地说道:“算不出来?那可不行,方才你还说算术本事是从我这儿学的,如今连这点小题目都解不开,岂不是说我教得不好?”
觅儿一听,急得连连摆手,相当惶恐地说道:“不不不,姑娘教得极好,是觅儿太笨,学艺不精罢了!”
戚映珠见她如此认真,险些笑出声来,却强压住笑意,板着脸道:“既如此,你便受罚吧。”
觅儿怔愣片刻,随即又坚定地颔首点头:“姑娘说怎么罚,觅儿都愿意。”
也不知道姑娘去陪那个付娘子做了什么事情回来!
为什么回来就要责罚她嘛!
觅儿:t^t
谁知道那一堆时辰一堆茶是什么个道理!她只记得姑娘离开她的日子了!
戚映珠沉下声音道:“那好,你便罚站一个时辰,不许动弹。”
觅儿一听,眼底掠过一抹惊讶,但随即乖乖站直了身子*,双脚并拢,一动不动。
……明日,若是付小娘子来了店铺上,她一定要问清楚,自家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!
莫说责罚她了,以前姑娘连说她不好都没有超过两句的!今日怎么如此之怪!
戚映珠瞧着她这副模样,心中好笑更添不忍,终是上前一步,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,柔声道:“傻丫头,我逗你玩呢。”
觅儿闻言,紧绷着的脸顿时松懈下来,长舒一口气,释然地笑了。
“姑娘,您真坏,吓死觅儿了!”
哼哼,就知道姑娘舍不得责怪觅儿。
觅儿嘴角弯起一个后知后觉了然的弧度。
戚映珠忍俊不禁,哈哈大笑,伸手揉了揉觅儿毛茸茸的脑袋,“你这小丫头,怎么次次都这样中计?”
觅儿被揉得小脸更红,却依然笑得眉眼弯弯,“中计就中计。”
这天下莫非还能有不肯中她姑娘计的人么?
觅儿想不出来。
“哎呀,这话和‘傻就傻’有什么区别?”戚映珠依然嗔着她,可话音都软成了水。
是啊,这些也是她顽固记忆中的一部分。
***
和觅儿闹了会儿,戚映珠便回自己的书房了。她对一切都颇有安排,比如眼下,也有正事要提上日程。
她拿出了笔墨纸砚。
狼毫捏在手的时候,戚映珠仍旧能感觉到昨夜那人略微显得粗粝的指腹滑过的触感。
在逼仄的甬道中,湿热地行进着。
每多感受一分,感觉都更深地陷入某种隐秘的地方。
凿穿水脉时激起的暗涌,终于将她们二人淹没。
方坐下的酸慰感受,似乎绵延到了此时此刻。
戚映珠强自将回味的心情赶出脑海,她想,自己当真要处理正事了,而不是在这里回味那人身上逸散出来的兰芷香气。
她是来给她们回信的。
戚映珠已然和阿姊见过一面了——上次阿姊顺道路过京城,两人便见了一面。
阿姊仍旧如记忆中那般豪放不拘,两人对了信上的细节,阿姊还说:“不知为何,我总和小妹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!”
“我本来以为小妹你在戚家那种地方生活了十几年,会染上那种世家恶习……在信上却是看不怎么出来,但是信毕竟是斟酌后才能写得出,可是,见了面之后,我再也不这么想了!”
彼时戚映珠只是捏着自己的手帕笑。
……是啊,为什么自己会和阿姊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呢?那本来就是当然的事情。
她俩在前世,不就是有深厚的情谊么?
这次戚映珠要给阿姊的回信,便是约定下次和大家一起见面的时候。
听阿姊说,大家一家人都过得很好。
她们要见面,要商议未来。
阿姊还说,全家人都特别关心她,也特别想见她。
甚至最大的长姐还说,要等映珠回到家中,为她选一个最好的乾元君——
思及此,戚映珠面上喜悦的表情忽然一凝。
是,她虽和戚漱玉见过面,且保持联络,但是她还不曾告诉过她们自己同慕兰时的关系。
又或是说,和世家的关系。
她们只知道戚映珠同建康戚氏断绝了来往,也不曾和徐沅同去,之后她们互相试探、最终确定情况。
思绪凌乱糅杂,绵延得极快。
戚映珠不由得想起了京兆尹的那句话。
王茹说,“戚当真是个从商的好姓氏。”
她懂得确乎也多。
……那不然呢?戚映珠五味杂陈地想起过往。
这姓氏自然妙极了——东海十八港的盐船,沧州十三道的矿脉,就连徐州城头起义军的箭镞,都烙着戚氏浪涛纹的印记。
这才是她宁受千夫指也要保住的“戚”:不是建康老宅里发霉的族谱,而是浸透海腥与铁锈的商旗。
她们所要的从来不是偏安东海,而是逐鹿中原。
前世戚映珠在算术之余,一门之隔甚至就是熔炉——族中女眷会在熔炉前起舞。
那些赤脚踏过火炭的姑婶们,正将铁矿与野心一同投进炉火,锻打出能劈开士族门阀的陌刀。
沧州矿脉一案,同东海戚氏一点干系也脱不了。
而她现在在京城立足,也同东海戚氏一点干系也脱不了。
——她们巴不得有人能够像锤头砸进城门那样,像一根楔子嵌进皇城辇毂之下,更何况她的身上还点点滴滴地流着她们的血。
这也是经过戚漱玉验证过的。
不然的话,她们也不会放心。
她们想要听到这个没落腐朽、世族门阀统治的皇朝在风雨中飘摇、直至摧毁的声音。
想要听到震碎太庙香炉的青铜兽首,发出与东海潮涌共振的哀鸣。
***
“行行好啊!开开门吧!”
时隔多日,又有人跪在平津巷的外面,痛哭流涕地发出哀鸣哭号:“萧大人、萧大人!”
上次平津巷的众人瞧见这等盛况,还是慕家人门口的趣事。
彼时,慕成封的父亲跪在门外,还找来两个仆役助阵,但是结果却教人觉得可笑——平津巷的住户,大抵永远也忘记不了那日慕府朱门洞开,几大桶冰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,淋透了地面。
……只不过让她们好奇的是,今日跪在萧家门口的又是什么人?
柴家姑姑依然命人打开了门缝,让她们听听外面发生了什么。
“唉,最近又是发生什么事情了?怎么现在也跪在这里?学那个慕老爷子?”有人不解地问。
她们算是发现了,这些下跪的人,总是挑这些官员下值的时间。平津巷多达官显贵,一旦到了时间,便车水马龙,停在这里,不可能不被人知晓。
这个坏头啊,还是那个慕老爷子引起的呢!
“他是谁啊?看起来面相年轻啊,不是什么老爷子……”
“是,他不是老爷子,但是是萧家夫人的哥哥!这么算起来是萧大人的妻兄呀!方才我听他说了,他是萧夫人的大兄,这么说来还得是大舅子咯!”
“你们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事,一会儿慕家有人下跪,一会儿又是萧家有人下跪。”
声喧人沸,嘈杂的声音自然也传至了方下值的萧鸢耳中。
车驾还未停下,她便已经在帘帏里面皱起了眉头:“谁跪在我家大门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