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
“竟有此事!”邻座几个书生闻言纷纷变色,“我大宁以礼相待,北梁竟敢如此猖狂!”
那靛青衣衫的书生神色肃然,手指摩挲着腰间玉佩,“家父在兵部任职,说是天子昨日清晨接到八百里加急军报。北梁铁骑已攻破塑州,直抵云州...”他喉头滚动,“墩台下的北境军,一早就出发了,连军营都撤走了...”
堂内一时寂静,只听得炭火噼啪作响。
那褐衣书生,忽然将身子往前倾了倾,“诸位且说,明年秋考的策论,会不会就着这战事出题?”
靛青衣衫的书生闻言一怔,“这...”他眉头微蹙,谨慎道,“虽说‘文以载道’,但边关战事干系重大,若妄加议论...”
“怕什么!”另一书生就着腌得透亮的酱黄瓜,眼中闪着精光,“北境王此番出征,正是我辈读书人该大书特书之事!《孙子兵法》开篇便言,‘兵者,国之大事’。若论边防之策,这些年读的圣贤书,难道还写不出个经纬来?”
最先开口的褐衣书生却摇了摇头,“话虽如此,可策论终究要揣摩上意。若是...”他左右看了看,“若是朝中对和战之议尚有分歧,我等贸然发言,岂非....”
他以袖掩口,声音几不可闻,“听闻当今丞相大人,可是主和派...”书生眼中闪过一丝惧色,“你们可还记得几年前那个江南举子?不过是在策论中多写了几句‘固边’之策,便被黜落了功名,至今.....”
“杞人忧天!”另一书生不以为然道,“北境王既已出征,便是天子圣意已决!丞相能扭得过天子得意思?”
靛青衣衫放下筷子,意味深长道,“如此说来,《武经总要》《守城录》这些,倒该好生温习了。不过...”他话锋一转,“眼下战事未明,说不定等秋闱之时,北境王早已凯旋,到时候策论题目,怕是又要换个说法了。”
“正是!”褐衣书生抚掌笑道,“说不定到时候就该写‘论太平之治’了!”
角落里,何年垂眸轻笑,碗中白粥腾起的热气,模糊了她的视线。
天大的战事,在书生眼中不过是一道策论题目,在商贾看来不过影响市价涨落,而在那位九五之尊心里,恐怕也只是权衡皇权稳固的筹码罢了。
人人都在这棋局中谋算着自己的得失,却不知国若不国,家将焉附?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
何年正欲唤疏影结账,忽听邻桌传来窸窣低语。
那个方才还支着耳朵偷听战事的商贩,此刻已对书生们的策论失了兴致,正与同伴交头接耳。
“老哥可听说宋府闹鬼的事情?”那商贩压着嗓子,眼中闪着异样的光。
同伴手中的粥碗一晃,溅出几滴米汤,“莫要胡说!青天白日的,哪来的鬼?”
“嘿!”商贩神秘兮兮地凑近,“您没听过《血罗裙》的戏文?”他咂摸着嘴,似乎不满同伴的孤陋寡闻,“这可是最近京城热门的新戏,说的是上百位女子,身前遭到不公,死后化作厉鬼,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就在京城四处游荡,索人性命!”
“你不知道,这些女鬼啊,个个都有说不完的冤屈。有的是被亲爹娘卖掉的,有的是被人伢子拐来的,看的我是又怕又心疼......”
“这...”另一个商贩脸色骤变,“这...这不就是暗指宋府那件事吗?官府不是明令禁止编排此事吗?哪个戏班子这般大胆?”
“禁令?”先前那商贩嗤笑一声,不以为然地摆摆手,“你是不知道,最近的戏文,只要是和那件事沾边,场场座无虚席。再说了,《血罗裙》从头到尾可没提‘宋府’二字,人家讲的是唐末年间,世家大族欺压奴仆之事,朝廷总不能因为这个就抓人吧?”
“可这指桑骂槐...也太明显了...”
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!”另一商贩愤愤道,“既能让看客心知肚明,又让人抓不着把柄。你是不知道,连茶楼说书先生都在讲这个故事,官府管得过来吗?”
“再说了......”他声音压得更低了,“宋府既然做得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,凭什么不让百姓议论?这不是明摆着‘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吗?”
“可...这与宋府闹鬼有什么关系?难不成...”
“我要说的正是这件事...”那商贩压低嗓音继续道,“昨儿夜里,宋家小郎君在西园雅集归途,在甜水巷遭了袭。听说,当时有一个恶鬼,扑上来要索他性命,幸好小郎君身边的仆从赶来及时,这才保住一命。今早京兆府贴了告示,西园雅集那一带,已被勒令闭门整顿。”
何年执碗的手蓦地一颤,碗中清粥荡起涟漪。
就听那商贩忽然阴测测一笑,“我浑家的表兄在京畿衙门当差,听闻...”他做了个下流手势,“那小郎君的命根子,被生生折断了。太医诊治后连连摇头,说是...再不能行人事了。”
“啪嚓...”
何年手中的瓷碗,骤然坠落,在地面上迸裂开来,碎片四溅。
清脆的碎裂声,在粥铺里格外刺耳。
“报应啊...”另一商贩的叹息,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。
满座皆惊,堂内霎时鸦雀无声,只有瓷片在地上微微震颤的余音。
那商贩慌忙扯了扯同伴的衣袖,压低声音埋怨,“瞧你这张嘴!胡言乱语吓着小娘子了不是?”
那人正欲起身道歉,何年脸色惨白的站起来。
疏影迅速搁下几枚铜钱,扶着自家姑娘往外走。
别说娘子吓到了,她也吓得不轻。
何年双腿无力的走出店门,耳边回荡着昨夜温存之际,李信业对她说的话。
“秋娘,临行前...我做了件荒唐事。你知晓后...定然会恼我...但我不后悔。”
他当时抱着她时炙热的体温,仍灼着她的手臂,那触感仿佛烙印般挥之不去。
但她没有想过,他竟然对宋檀...作出这等凶残的事情。
是了,她只知道这人在自己面前总是百依百顺,忘记了他原是北境的狼王,手拿屠刀的悍将,他能有什么好脾气,会纵容宋檀屡番造次?
何年勉强爬上马车,对乔装成车夫的暗卫说,“我要见承影,你现在就叫他来见我。”
那暗卫将马车停在一处隐蔽处后,吹了声卡哨,承影很快出现。
“夫人,有何吩咐?”
他狐疑的望着少夫人,只见对方整个人仿若失了主心骨,几乎有些站不住。
“宋檀怎么样?你们当真...?”那几个字没有说出口,承影立刻了然。
他迅速跪下来道,“禀夫人,将军说,宋翰林总是妄图对郭家小娘子行不轨之事,又对夫人有觊觎之心。上次朝会上,就是他率先站出来说服庆帝对北梁出征,宋家那些走狗才跟着上表,让庆帝一时骑虎难下。将军说他这么做,定然早就想好趁将军不在图谋夫人,与其留着这个祸患,不如让他再也没法,生出这等龌龊心思......”
“所以...你们就将他骗去西园雅集?还扮鬼害他…”何年声音都打着颤,“是以我的名义骗去的吗?”
“不...不...不...”承影连连摆手,“是以郭小娘子的口信,邀请他去西园雅集见*面的。将军说,他若是尊重郭小娘子,自然知道女子名节贵重,这么晚了私下里见郭小娘子,恐怕于私德有亏。若是他不来便罢了,若是来了,将军就容不下他了......”
“将军还说...”承影嗫嚅着,“他答应你…留宋翰林君一命,此番...只是...只是叫他不能行人道...于性命无碍...”
何年简直要气笑了。
“那我是不是...应该感谢你们将军...手下留情?”
她今晨就不该动情,眼巴巴驱车赶往长亭送别。
此时胸口憋着一口气,不明白这人为何上一刻还叫她心生爱意,下一刻,就恨不得捶他一顿?
第109章
◎对峙◎
坤宁宫内,安神香的青烟,在熏笼中袅袅升起。
宋皇后无力地倚在缠枝牡丹锦枕上,那张本就因小产而苍白的脸,此刻更是血色尽失。
她纤细的手指攥紧锦被,单薄的身子因悲痛而不住颤抖。
“陛下...”压抑到极致的呜咽从喉间溢出,宋皇后强忍着的泪水,终究还是夺眶而出。
“臣妾的胞弟...今年才十八岁啊...”
长姐如母,她自幼看着这个弟弟长大,听到那等凶残之事,竟然会发生在清风明月的胞弟身上,她如何能不哀绝。
“胞弟天资聪颖,五岁能诵《论语》,十岁通晓《春秋》,十七岁便高中进士。殿前应对如流,举止温润如玉。不靠祖荫便入了翰林院,正在为翰林院大考日夜苦读...如今却...”
宋皇后下腹传来阵阵抽痛,新伤旧痛交织在一起,却都比不上心头那刀绞般的痛楚。
“陛下,您要为臣妾的弟弟做主啊!”
庆帝立在龙纹脚踏前,明黄袍角被皇后攥出深深皱痕。
他俯身握住那双颤抖的柔荑,触手一片冰凉,“皇后且宽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