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

  “幼时,我只觉得母亲小题大做,喜欢没事找事,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,才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,无关紧要的事情琐碎化。现在我才明白,女人们拘于后宅,便是生性要强,诸事都要求个第一,也只能在这些琐事上争强好胜。”
  “年节回礼厚薄之差不过毫厘,祭祖牲醴新旧之别不过旦夕,祠堂香烛断与不断根本无人在意,可就是这些‘无关紧要’的琐事,耗尽了一个将门之女全部的锋芒。因为这后宅方寸之地,便是女子全部的疆场。”
  茶汤微漾,映出她唇角苦笑。
  “女儿记得小时候读民间杂记,有个乞丐睡在稻草堆里,却说他将来要当宰相。女儿当时以为,旁人定会笑话他,可周围人皆目露敬色,赞其志向高远,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慢他。因为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,小小乞丐,焉知没有鸿鹄之志?而女儿幼时读史书,说前朝柳相年轻时,虽然还未曾功名在身,却指斥朝堂腐败,怒骂奸人当道,后人颂其耿介敢言,有诤臣之风,魏晋风骨......”
  “可同样的情况下,女儿哪怕只是私下里说,只在父兄面前说些朝堂是非,父亲却也要我日日抄写祖训,以示警醒。而同样的话,长兄当日也说了,父亲只是要他慎言慎行,不要招致祸端而已。”
  “父亲......”何年忽然指尖收紧,满脸都是郁色,“乞丐说要做宰相是有大志,女儿若是说要做宰相,父亲作何反应?同样,乞丐若是想要做皇帝,众人不过笑他痴妄,却不觉得有问题,因为人人都想做皇帝。可若是女儿说自己想做皇帝,父亲又作何反应?恐怕父亲定会以为我身中邪祟,该在家中关禁闭吧?因为女人怎么能想做皇帝呢?女人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?人人都会想的事情,女人想一下,都匪夷所思!”
  何年顶着沈尚书惊愕的神情,一字一顿道,“父亲觉得公平吗?一个乞丐都能肖想的事情,女儿却想也不能想。哪怕女儿天生聪慧不逊男儿,出生世家身份高贵,夫君更是不世战神,我却不能肖想.......人人都能肖想的东西,因为这个世道不拿女人当个人,父亲也不拿女儿当个人......”
  沈尚书脸色骤变,指着女儿脸的手指头颤抖着,却一时说不出话。
  却听女儿含泪道,“女儿少时争强,只能在琴棋书画,诗词歌赋上拔得头筹,换来一些京城虚名。这些虚名过去让女儿很受用,可如今看来,又有何用?现在女儿已经嫁作人妇,若是循着过去要强的性子,不过是如同母亲那样,将内宅打理的井井有条,没有一点纰漏,争取让京城人人都道,我是第一贤妇......可我要这贤妇的虚名,又有何用?”
  沈尚书气得跳脚,“你这孽子,凡事非要争个第一不可?为父何时要你做那劳什子‘京城第一贤妇’?分明是你自己处处要强......”
  何年反唇相讥道,“可当年父亲教我读《论语》时,亲口教诲女儿,要‘见贤思齐,敢为人先’。女儿如今不过践行父亲教诲,怎么父亲反倒踌躇了?”
  “你......”沈尚书气得一时语塞。
  何年眸光坚定,“北珠的商机是女儿最先发现,市价是女儿一手炒热,女儿的夫君更是执掌整个北境。若父亲执意要将女儿排除在外.......”她语带威胁,“这采珠的生意,恐怕父亲和叔父,也别想顺利做下去!”
  “你......”沈尚书拍案而起,指着女儿的脸道,“你平日任性妄为,为父念在你年纪尚轻,且没有捅出篓子,这才没有深究,如今你竟敢......”
  “父亲明鉴,”何年不疾不徐地福了一礼,“没有捅出篓子,就说明女儿凡事有分寸。行事虽然大胆,却从未出过差错。女儿行事既然有分寸,为何父亲管教毫无分寸?我现在既已成婚,夫君未曾置喙,婆母不曾质疑,父亲为何揪着我不放?这岂不是越阻代庖,不合礼数之举?”
  “够了!”沈尚书重重拂袖,“你若执意要插手,须得答应三个条件:一不得抛头露面,二需徐叔总揽,三......”
  “父亲,”何年根本不想听他安排。“徐叔是你的人,而我有自己的亲信。”
  她展颜一笑,语带蛊惑道,“不如这样,商队分作两队,叔父统管一队,女儿安排亲信掌管另一队,两队轮流交替进入北境,彼此配合又不至于相互干扰。”
  “至于利润......”她伸出四根纤指,“女儿只要四成,余下六成中,想必叔父自会孝敬父亲两成。”
  沈尚书这会回过味,眯起眼睛质问道,“这些算计......是李信业教你的?”
  何年本来就恼李信业,他去北境后接连送回两封家信,她一封都没回。
  现在听父亲这么问,大言不惭道,“自然是他的意思,父亲也说我嫁为人妇了,自然要听夫君的吩咐。他辛辛苦苦护着商队在寒河采珠,若是一分不得......”
  “罢了!”沈尚书摆手不耐道,“那就按你说的算。你早说是女婿的意思,为父岂是这等贪得无厌之人?”
  “既如此......”何年瞬间恢复乖巧模样,“女儿这就去安排!”
  她行礼告退,宛若方才父女争执从未发生。
  沈尚书看着片刻前,还冲自己吹鼻子瞪眼的女儿,这才惊觉让她抄了这么久的祖训,字迹越发规整,宛若沉水,只是这野性子学会了收敛和伪装,却并没有磨平半分。
  可他如今,竟是连管教她的资格,都没有了。
  第117章
  ◎天下的主人◎
  何年踏出父亲书房时,檐角的风铃在寒风中叮当作响。她拢了拢狐裘,却驱不散胸中那股郁结之气。
  父亲终究太过乐观了。
  他只以为宋相已死,宋家倒台,塑雪的血债已经清算,一切都会归于风平浪静......
  可这朝堂之上,又岂会因一人之死而海晏河清?
  何年望向远处宫城方向,朱墙金瓦在在暮雪中泛着冷光,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。
  这位高高在上的大宁天子,看似身边再无奸佞作祟,可那御座之上的猜忌,又岂会因少了挑拨之人而消弭?
  更何况此番谋划,看似扳倒宋家,实则处处剑指御座上那位天子。庆帝当真能咽下这口气,任凭旁人撕掉自己的左膀右臂?
  何年总觉心中不安,正沉思间,忽闻回廊尽头传来谈笑声。
  抬眸望去,但见兄长沈初明,携王宴舟自月洞门转出。
  兄长一袭墨蓝锦袍,眉宇间的倦色掩不住轻松。而王宴舟摇着那把描金折扇,眼角眉梢尽是恣意。
  何年远远望见,眼底闪过一丝犹豫,却仍整了整衣袖上前见礼,“两位兄长安好。”
  王宴舟折扇轻摇,眸中闪着促狭的光,“沈小照,当年我最爱在这条道上候你,你可知为何?”
  “为何?”何年面露疑惑,当真不解。
  王宴舟大笑道,“我特别喜欢看你从令尊书房出来后,那副挨训吃瘪的模样!”
  何年不理会他的调侃,转而看向沈初明,眼中带着几分责怪,“阿兄就这般看着外人,欺负自家妹妹?”
  沈初明闻言轻笑,额角泛起细纹,“你向来伶牙俐齿,今日怎么病猫一样乖乖就范,倒等着阿兄替你出头?”
  他说话间还不住揉着肩膀,连日劳累让他浑身酸痛。
  何年见状,立即上前替兄长揉捏肩颈。她指尖精准地按压着穴位,眼睛却不时瞟向兄长的侧脸。
  “阿兄,”她手上力道恰到好处,状似随意地问道,“宋鹤可招供了?”
  沈初明顺势坐在回廊的长椅上,舒服地眯起眼睛,“招了。”
  他微微仰头,方便妹妹摁到穴位。
  “宋鹤是个聪明人,见我请了圣谕,准以雷霆手段问案,便也懂得审时度势,将始末和盘托出。毕竟,与其受那皮肉之苦,不如痛快招认,反倒能留几分体面。”
  何年手上动作不停,追问道,“他都招了些什么?”
  “他的作案手段倒是精妙。”沈初明轻叹一声,缓缓道来。
  “宋鹤深知宋居珉整夜难眠,都在等暗探回报宫中消息,便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一碗姜汁酒酿,说是给老爷暖身安神。酒酿中掺入微量蒙汗药,酒酿本身的醇香遮掩了药味,而药性在体内也会随着酒精挥发,故而就连仵作验尸时,都未能察觉异样。”
  他略作停顿,才接着道,“待药效渐起,宋居珉昏迷不醒时,宋鹤便偷偷潜入父亲房中,先以鲛绡玉带悬于梁上。此物柔韧光滑,不似麻绳粗粝,初悬时仅提供提拉之力,不会立刻勒紧咽喉。随后,他将宋居珉悬于带上,脚下垫了一块高度合适的坚冰,使得昏睡之人不会倒下。再故意推倒绣墩,使其倒向炭盆,营造出‘自缢者踢翻踏脚凳、引燃书房’的假象。”
  “冰块渐渐消融,绳索随之收紧,力道精准地落在甲状软骨上方,既不会立刻致命,又能形成俨然真实自缢的渐进窒息。而宋居珉随着最初的窒息感惊醒时,双脚已然悬空,颈部受鲛绡牵制,呼救不得。他本能地挣扎,指甲在颈间抓出凌乱血痕。而这,恰恰成了‘自缢者濒死抓挠’的铁证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