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

  江清澜先定了山药雪梨红枣粥、莲藕排骨粥两种。
  一主甜、一主咸,一是清甜水果粥,一是肉粥,食客也好选择。
  晚间的卤菜、凉拌菜都是夏日适宜的,统统撤了。
  代替者是清淡滋补汤类,如:白胡椒猪肚炖老鸡、老鸭汤、鱼头豆腐煲,等等。
  再配些清炒时蔬,如:菠菜、秋葵、莲藕。
  碰到食材恰适时,上个当日特别推荐菜,譬如:清蒸/红烧/香焗大闸蟹、松茸火腿油焖大米饭、孜然焦炙羊肉、柴火鸡耙豇豆
  岂不美哉?
  秋天,真是吃货的季节啊!
  饮子也要调整。
  冰是不需要再买了,把夏日抹茶风改为秋日糖水风,做些红枣牛乳西米露、奶香芋泥红豆汤之类的。
  再打出美容、养颜、润肺、益身的广告语。
  张月娘的手艺,加江清澜的现代营销思维,不愁没有销路。
  江、张二人细细商议后,把卤猪蹄儿的那些竹牌子撤了,挂上了新的菜品、饮子名。
  起先在江家的时候,团团被江渊管得严,许早就开蒙识了字。是以,当初,江清澜写冰爽柠檬水的横幅时,她极力思索,还能辨识。
  但江清澜的教育理念,与江渊完全不同。她认为,团团还小,先过好愉快的童年最重要,在她识字一事上就松懈了些。
  这几个月,团团又成了个半文盲。
  但她见新换了菜单,又忍不住卖弄,就得意洋洋地念了起来:
  大甲虫
  老鸟汤
  大闸蟹。老鸭汤。
  江清澜与张月娘两个,俱是精通文墨的,听罢,忍不住相视一笑。
  见团团兴致高昂,她们也不忍心打击她。
  偏此时,虎子挎着书包,从青萍书院下学回来了。
  闻言,他站在门边笑得直打跌:大甲虫!老鸟汤!哈哈哈哈!江团团,你真是天上地下的头一个知识人!
  团团哪里不知道他在嘲笑,瞬间气得满脸通红。
  但想了想,她也哈哈大笑,手刮着脸蛋儿道:
  我姐姐把你娘唤蕙姐姐,那你该叫她什么?又该叫我什么?好外甥,还不快叫声小姨来听听!
  实则,他们几个没分辈分,姐姐、哥哥、妹妹的乱喊一气的。只有这种时候,团团爱用此事来嘲笑虎子。
  虎子立刻反唇相讥:呸!江团,胖头鱼,呆呆笨笨。待会儿我就去河里捞来,下油锅炸了!
  团团本来就有点儿二皮脸,这些日子,她跟虎子打嘴仗,直把这功夫练得炉火纯青。
  闻言,她不但不动怒,反而贱兮兮地道:好哇好哇,我们一块儿摸鱼去!
  狗撵兔子一般,追着虎子就去了。
  江清澜知道虎子谨慎,不会带团团去摸鱼,微笑看着两个小孩子打闹,只觉有趣。
  哪里知道,便在她们犯悠闲的时候,有人火急火燎,心都要蹦出来了。
  【作者有话说】
  [1]陶渊明《闲情赋》。
  [2]张载《横渠语录》。
  [3]周邦彦《苏幕遮》:鸟雀呼晴,侵晓窥檐语。
  好凉,不知道啥时候才有千收。[求你了][空碗]
  第41章 秋天吃羊肉
  ◎单方面的定情信物◎
  我的天哪!朱明简直要呼天抢地了。
  流光,再过几日,你就要与辽国使臣蹴鞠比赛了。与太子说好了的,今天领着禁军队预演一番。
  这会子,离约定时间不到半个时辰了。你不进宫,还在这儿磨蹭什么呢?
  急什么?谢临川走进枣王家金银铺,懒懒往圈椅上一坐。
  从这御街南段出去,打马便到宫门,耽误不了事儿。
  朱明嘀咕:那也得早去。总不能让太子殿下等咱们吧。
  太子虽然宽仁谦和,也是储君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他们胆子再大,能越过他去?
  朱明望一眼四周,只觉陈列的金的、银的、玉的首饰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  你说你,平时也不上这金银铺子来,偏今日来。
  谢临川早不理他了,对旁边躬身立着的人招招手。
  那人便捧着一个木匣子,点头哈腰地过来了,殷勤地道:
  世子爷,按照您的要求,用了十足的金子。
  把那木匣子缓缓打开,一片璀璨金光直刺人眼。
  横亘其中的,是一支杏花缀珍珠金步摇。柄部纤细,扭骨弧线,恰似纤弱的花枝。
  柄头两朵五瓣杏花,一全绽、一微开,皆由镂空金丝缠成,极为繁复绮丽。点点花蕊,竟是以细碎宝石缀成的。
  两根金流苏上,悬了几颗珍珠,疏疏错落着,使得金步摇的华重宝气之中,添了几分清贵。
  朱明是个中行家,眼前一亮:哟,这步摇好生精致。
  想明白其中关窍门,就挤眉弄眼,笑得不坏好意:
  啧啧,你小子,也还是懂嘛。女人啊,就喜欢这些金啊银啊的东西,东西一送,准成事儿!
  谢临川微微一笑,对朱明的话不置可否。
  把木匣子一收,他对店主道:去东平王府领赏!大步流星出了门去,一脚蹬上了马。
  吁杏花饭馆外,王蕙娘吁停马车,对屋中喊,虎子,快出来搬肉!
  江清澜正在给团团扎辫子,闻言,也牵着小姑娘出去看。
  只见王蕙娘、虎子各自抬着一只脚,把一大坨黑咕隆咚、连毛带皮的东西搬了下来。
  原来,是一只黑山羊。
  应该是才杀了不久,血淋淋的。丝丝血水还要顺着羊脚往下滴,让虎子一抬手,又给流回去了。
  江清澜眼睛像被火燎了似的,忙别过脸去不看,又把团团两眼捂住。
  王蕙娘笑她:知道你有这敢吃不敢看的毛病。快边儿上去吧,我与虎子、月娘分好了肉,再来叫你。
  说罢,抬着羊,进了屋去。
  虽然说起来有点儿矫情,但也没法子江清澜实在克服不了。
  她一个现代都市丽人,在超市里买分装好的鸡鸭鱼肉,早成了习惯。到这里来,被迫要见些血淋淋的东西,甚至活杀现宰。
  有一次,王蕙娘要杀鸡,让她抓住鸡脚。
  哪知,脖子一挨上刀,鸡就拼命挣扎。那场面,惨烈极了,把她吓得脚耙手软,撂挑子跑了。
  也不知王蕙娘后来如何杀的。
  此时,团团倒胆子大,把江清澜手甩开:我要去看分羊肉!径直往后院儿去。
  江清澜便守在前边儿,为柜台上斜插的桂花枝换了水,再把明天的菜单写出来
  特别推荐菜:孜然羊腿串、红烧羊拐、胡萝卜手抓羊排饭。
  自前日上了秋日菜单,供应的饭食一并更新,食客们越发来得殷勤。
  白胡椒猪肚炖老鸡这种,到不了天黑就卖光了。后来的客人着急上火,埋怨道:江娘子,你怎不多做些?
  江清澜只好赔笑:抱歉抱歉,咱后院儿的锅只有那般大,装不了再多了。
  不过,贵客请放心,铁匠铺子已在替咱们打新的大锅啦。
  客人只好怀着怨念走了。
  然而,比猪肚鸡更火爆的,是羊肉。当时,江清澜并没有把孜然焦炙羊肉的竹牌挂出来,许多人却主动来问。
  江清澜知道,历史上宋人极爱羊肉,甚至差点儿把羊吃绝。
  沙晴草软羔羊肥,玉肪与酒还相宜[1],寒羊肉如膏,江鱼如切玉[2],这些写羊肉的诗,在宋代文学中比比皆是。
  苏轼调任惠州时囊中羞涩,购入价廉的羊脊骨烹制,就有了流行至今的羊蝎子这道菜。
  既然客户有需求,店家如何不应?
  王蕙娘立刻去乡下买羊,先收一只来看看品质,如果反响好,再直接从货源地大量订购。
  江清澜算着时间差不多了,就打起帘子要往后院去。不曾想,张月娘正提着篮子出来,二人迎头碰上。
  张月娘道:娘子,早些时候,对面何家的春姐儿来过。说是买粥,却送了这么一堆萝卜。
  江清澜一看,竹篮里,白萝卜装得满满当当,个个成人拳头大小。
  根须上沾着些泥,青青缨子上却还挂着浑圆的露珠。
  看来,这萝卜是方从地里拔的。
  她奇道:哟,这么大一篮子,春姐儿提得动?
  张月娘细声解释:她跟她妹妹抬着来的,两个人累得满头大汗。
  我瞧着,篮子底下有些划痕。恐怕是姐妹两个抬不动,拖着走了一段路。
  我留她们吃盏饮子再走,春姐儿只说,家里小弟弟睡着了,她们才出来的。得赶紧回去,免得他拉了尿、沤了屁股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