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

  江清澜心知,何家小弟弟才几个月大,日常是春姐儿两姐妹在照管。而这白萝卜,是何家夫妇还她卤鸡腿的情。
  思索间,余光瞥见张月娘眉头微蹙,似乎很是忧郁。江清澜便知,她是由婴儿拉尿这些琐事,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。
  对一位母亲来说,没有比失去孩子更痛苦的事了。
  月娘实在太可怜了。
  江清澜心中不忍,更不愿见张月娘沉溺于悲伤情绪中,便岔开话题:
  咱们的羊汤用什么配着炖,我正犯愁呢。这白萝卜来得正好,你快把它们切了,我马上来炖。
  说罢,迅速系上围裙,扎起攀膊。
  其实,今天第一次买羊、吃羊肉,为着响应食客的需求之外,江清澜也另有一重打算。
  购入杏花饭馆两间铺子,加上后面那块地皮,花了将近千两银子,但仍很划算。
  尤其那地皮,是原来的主家生了重病,他女儿把地贱卖了,与父亲治病。
  江清澜准备把地皮上的破屋子拆了,重建新院子。
  这些日子,王蕙娘四处找人,便要开工了。日后,她们且得忙碌一阵。就先用这羊,吃一顿开工饭。
  时近卯时初,晚市的人还没来,午市早已结束,最是清闲。
  江清澜的羊肉大餐准备得差不多了。
  便把腰上的围裙解了,在一边轻轻抖了下,挂在木架子上,招呼众人吃饭。
  要说羊肉这等鲜美之物,各地有各地的吃法。
  西北人爱烤,燕都人爱涮,川渝人则喜冬至喝羊肉汤,寓意一冬都不冷。
  如今,他们有一整头羊,索性来了个大杂烩。
  羊肉串是不可少的。
  瘦、肥间杂的羊肉,一块块地穿在竹签子上,在小炭火上不停翻转。
  烤得滋滋的,又冒油来又冒烟。
  适时地撒上一把孜然,让每块肉均匀地蘸满。
  红烧羊拐裹满枣红色的酱汁里,实在诱人。
  这道菜要做成,可不容易。
  要由冰糖、姜片、酱油、川椒与茱萸炒制酱汁,以白胡椒、陈皮、大葱等增香,再加白酒,经由小火慢炖。
  足足一个时辰,才算大功告成。
  成品颜色鲜亮不说,每一根拐筋都吸饱了汤汁,炖得软糯入味儿、q弹可爱。
  而中间那一锅羊汤,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,是用来涮最嫩的羊肉,以及各色羊杂的。
  香气四处乱溢,若非是在院子里搭的锅,铁会把人香得打喷嚏。
  江清澜招呼大家:快坐啊,这羊*肉得趁热吃!
  张月娘约莫对身份之别很是介意,历来扭捏。其他几人却从来大方。
  团团大喇喇上前,一屁股坐满了一张小竹椅。
  她瞪着黑葡萄般的大眼睛,眼巴巴、嘴馋馋地觊觎着羊串、羊拐、羊肉、羊汤。
  还有人吗?咱们可以开吃了吗?
  虎子双手一拍,笑道:哎哟,我闻着这羊肉味儿,都馋了一下午了!
  打开竹笼屉上的小盖子,一排排白胖胖的羊肉饺子露出来。个个腆着大肚子,神气得很。
  她用筷子夹起一个,轻轻咬下个缺口。登时,一水儿混合着羊肉香、大葱香的汤汁冒了出来。
  又香又鲜,又软又烫!
  虎子一口就把饺子包进嘴里,囫囫囵囵地乱嚼。结果,被烫得嘶嘶直吹气。
  团团见状,哈哈大笑,自言自语道:饺子先凉凉,我来尝尝这胡萝卜手抓羊排饭吧。
  小铜锅盖子一揭,但见一粒粒米饭晶莹剔透,夹杂着黄、橙两色的萝卜长条。
  其中,还埋着无数根肉乎乎的小羊排。
  最妙的就是,这羊排是三层瘦肉里,夹着薄薄一溜的肥肉。
  吃起来既不绵柴,也不油腻。配着甜甜的萝卜、亮晶晶的米饭,着实是绝。
  虎子见团团已化身饕餮,干完了一碗羊排饭,也笑她:
  笨丫头,你用大米饭把肚子填饱了,羊肉火锅放哪儿呢?
  团团嘟嘟囔囔:不怕不怕,我肚子大!
  江清澜只想笑,回头一看,张月娘还在那儿别扭地站着呢。
  便拉她坐下,亲自给她夹个饺子,笑道:这是你包的,快尝尝。
  江清澜是南方人,不擅长面食,如今店里的面条、饺子这些,她一概都没管了。
  张月娘抿了抿唇,低声说句谢谢,把饺子默默吃了。
  但她总坐不住似的。才吃几口,又殷勤张罗,给大家一一倒了她做的蜂蜜柚子茶。
  说说笑笑间,有人吃饺子,有人吃羊排抓饭。
  唯有白萝卜炖的羊肉汤,人人都来了一碗,个顶个儿的吃了个饱。
  饭毕,大家七手八脚地收拾碗筷。
  团团吃饱了,好像又胖了一圈儿。她瘫在竹椅上,双眼迷离,头往下一点一点的。
  好家伙,这是吃饱喝足,又犯起懒来了。
  江清澜拍一拍她红苹果般的脸蛋,又叫来虎子:
  方才咱们吃的白萝卜,是河对面春姐儿家送的。你俩舀一钵羊汤,送给他们去,也算我们投桃报李。
  团团还迷糊着,用两只小胖手使劲儿擂了擂眼睛。
  闻言,她嘟囔道:
  呀,羊肉多贵呀,白萝卜便宜,咱们这样做生意,岂不是亏大发了?
  江清澜微微一笑,决心为两个孩子来次道德教育:
  做生意么,有时候要算得清楚,有时候却要糊涂些。
  对上不谄,对下不骄,是为君子。
  春姐儿她们日子比我们难过些,却送来白萝卜,我们就不能不还礼。这份情意,不是钱多钱少算得清楚的。
  但她话语间,并未提及自己送的鸡腿儿。
  这一番大道理,把团团听得迷迷瞪瞪的。
  虎子心中却十分清明。
  他手脚麻利,立刻舀了满满一钵带肉、带萝卜的羊汤。
  又用之前那竹篮子装着,把小胖团从竹椅上邀起来,二人出门、过桥去了。
  彼时,张月娘正在后边儿地里摘小葱,听了那番话,竟然怔怔发了一会儿呆。
  月上柳梢,千灯璀璨。
  临安城中,晚市最是热闹。不必说御街,便是斜街上,也是游人如织、摩肩接踵。
  春波河里的乌篷船也载了客人,在微波粼粼的河水中悠悠驶过。
  杏花饭馆里,人声鼎沸。
  郎君们在说辽国使臣进京的事。三五小娘子们,摆谈着近来宫里的娘娘们流行戴的莲花冠。
  也有人在说,这江娘子做的鸭汤最好喝,不腥不膻,潘家酒肆的,竟然都被比下去了。
  临安城里,丰乐楼是高档酒楼的翘楚,顾客多是达官贵人。
  潘家酒肆则是平价饭馆的领头羊,平常人家下馆子,都爱去吃一顿。
  江清澜听着食客夸耀,心里有点儿得意。
  正在人群中迎来送往,忽被一青年郎君叫住:不对啊,江娘子,我怎么闻着屋里有羊汤的味道呢,菜单上却没挂?
  这位客人肩宽背阔,着一袭皂色交领长袍,显得身形特别地高大。
  他的眸子极亮,却极为温和,不似谢临川一般,令人不敢直视。
  约莫是因为他脸上却总挂着笑,另有一种风流蕴藉。
  江清澜赔笑:郎君好鼻子!今日小店进了羊肉,还在试菜中。明日,必上新菜,羊肉羊汤、羊杂羊拐,让郎君一次性吃个够!
  原来,此人姓薛,单名一个齐字。本是临安人氏,却常年在北地做生意,现下刚回来不久。
  历史上,宋朝曾大量从辽国进口羊肉。即便是敌对之时,两国的羊肉贸易也没有中断。
  这个时空也一样,临安的上等羊肉,都来自辽国。薛齐长年在北地,对羊肉,那鼻子就跟狗一样灵敏。
  此时,他听江清澜如此说,只觉面前的老鸭汤、芝麻菠菜,怎么也不香了。
  第二日,他把生意上的事一概推了,早早来了八字桥下。哪知道,有人比他还早。
  羊肉火锅,不同于巴蜀火锅的重油重辣,而是讲究清鲜。
  底汤只以带肉羊骨、羊油、白萝卜为主料,辅以姜片、芹菜梗、橘子皮、胡椒粉等调味料去腥膻。
  这般熬制而成的汤汁,纯白鲜美,略带回甜。
  若是加点儿芹菜叶,直接喝,肉香浓郁,极为滋补。用来煮羊杂、涮肉,亦极妙哉。
  因为底汤清淡,食材的挑选就极为重要。必须要新鲜的,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羊肉本身的滋味儿。
  王蕙娘选的这头羊,是村里农户养的黑山羊。里脊肉片下来,在沸汤里一滚就熟了,不柴不烂、口感嫩滑。
  江清澜端给宝庆公主、杨松的这盘,则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肉。瘦肉中带了一点点的肥肉,口感略有些脆,也是涮肉的精品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