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

  梁王世子妃见太妃赞同了,又思及室内不如室外景色好,便想着安排在后花园,梁王府后花园亭台楼阁如云,奇石异植密布,泉水潺潺流淌,垂柳倒映在水中,山水中俱是诗情画意,也算是梁王府景色中的一绝。
  梁王世子妃心中这般想着,也就建议起来。
  “祖母,长公主殿下,既然静萱妹妹要作画,不如起步往后花园去可好?后花园景色极佳,若是能在静萱妹妹的画中展现出来,想来也是相得益彰。”
  梁王太妃对于世子妃的提议很是满意,也就赞同起来。
  襄宁长公主自是没有意见的,客随主便,一行人朝着后花园走去,早有丫鬟在亭中布置好了,茶水点心一应俱全。
  下,来到一旁的亭中开始作画,见着园中风景,心中更是坚定,她对自己的画有信心。
  梁宁长公主一行在谈笑,用着茶水点心,众人不时朝着周家姑娘的方向瞧上两眼。
  一炷香后,周姑风景,随着周姑娘放下手中的画笔,众人也停下了交谈。
  成,“想来周姑娘的画完成了,不如与本宫一同去看看。”
  “嗯,看着是结束了,咱们一起去观赏一番。”
  梁王太妃和襄宁长公主一起朝着周姑娘作画的亭中走去,梁王世子妃和嘉悦郡主几人自然陪同。
  等众人见到案桌上周姑娘的画,皆是惊艳不已。
  画中不止有景,竟将众人都一一画在其中,画中有景,景中有人,整体画风温婉细腻,却又不失端庄大气。
  “妙,妙!”襄宁长公主率先称赞出声。
  梁王太妃也满是喜气,一脸与有荣焉的模样。
  荀氏也是世家出身,对于绘画也是精通的,如今见着周姑娘的画,不仅对画满意,对人就更满意了。
  荀氏当即朝着周姑娘走去,拉起她的双手,将自己手上的羊脂白玉手镯戴上了她的手腕。口中还不停的夸赞,“好姑娘,我是真真喜欢你,这副镯子就当是我与你的见面礼,盼着日后我们多亲香亲香才是。”
  梁王太妃见状倒是不好说什么,襄宁长公主和宁国公府大房的嘉悦郡主,三房的敏仪县主都未曾多话,只二房的荀氏表现出了对静萱的喜爱之情。
  这事显而易见,宁国公府是为二房相中了静萱,听说二房嫡次子如今在户部,四皇子多有考校,皇后也曾漏出一丝口风。那如今便是为了二房嫡长子相看的,那孩子我仿佛记得高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,也是不错。宁国公府如今在京中也是一等一的人家,虽只是二房,但长房无意,也不能强求,免得错过了一桩好姻缘,怕是娘家都要怨自己了。罢了!
  “静萱丫头,你便接着吧,多谢二太太的美意了。”
  襄宁长公主见梁王太妃发话后,周姑娘羞涩的接了荀氏的见面礼,又向荀氏道了谢,这才缓缓回到梁王太妃身边,心中也是满意。想来之前是自己想岔了,周家并无她意,梁王太妃之前也只是为了抬举周姑娘而已。一场风波悄无声息的消失!
  襄宁长公主暗暗点头:瑄儿l之前到底是对彭城伯府的姑娘有过意向,如今安排相看的周家姑娘虽本宫和荀氏满意,但到底以后日子是他们小夫妻过的,最好还是见上一面为好,若是两人相处不到一起,还是得再多考虑考虑。还有瑾儿l瑜儿l那里有空最好也要安排他们与看中的姑娘见上一面才好。
  襄宁长公主一行在梁王府用了午膳后,与梁王太妃又寒暄了几句,这才告辞离去,临走前还不忘与梁王太妃约在三日后,一同去京郊的慈溪寺上香礼佛,还特意叮嘱梁王太妃带上周姑娘一起,说起慈溪寺的景色很美,很适合年轻的姑娘小子们观赏。
  这醉翁之意不在酒!
  襄宁长公主的意思梁王太妃自然是领悟了的,一旁的周姑娘也是面带羞涩,缓缓应下了邀请。
  随后襄宁长公主才带着三个儿l媳从梁王府告辞,梁王世子妃亲自将人送至门口,远远瞧着襄宁长公主一行人离去。
  上了马车,众人都坐好,马车开始动起来,襄宁长公主才朝着二太太荀氏叮嘱,“三日后,与梁王太妃约在了慈溪寺,届时让瑄儿l向上官请一天假,一起去慈溪寺,也好让他们二人见一面。”
  荀氏自然明白,当初自己与夫君也是相处之后才定下的婚事,这些年夫妻和睦,也是有这番原因的。如今轮到自家儿l子,自是该让他们这对未婚小夫妻相看相看,还是得合眼缘合心意才好。
  “母亲放心,儿l媳明白,等回府后就同瑄儿l好生说一说三日后一定会带着瑄儿l一起去慈溪寺的。”
  敏仪县主沈氏忍不住打趣道:“我得恭喜二嫂马上就要有儿l媳了。”
  荀氏也不怯场,“三弟妹也不会等太久,母亲想来也在相看人选,只是暂时还未定下。”
  “说来我也得恭喜大嫂呢!”荀氏又将目光引向了嘉悦郡主。
  嘉悦郡主对于婆母透漏的人选也很是满意,不过倒是好奇三房长子贾琤的亲事,“母亲说的姑娘我自是满意的,倒是儿l媳有些好奇,琤儿l这边母亲是如何安排的?”
  沈氏也是好奇,想着自己的长子,马车上都是一家人也不见外,便直接朝着襄宁长公主好奇的询问起来,“母亲”
  第130章
  襄宁长公主倒是难得沉默了,脸上的喜气都消散了几分,皱了皱眉头,“琤儿的亲事本宫倒是有些无奈,皇后向本宫提起过,皇兄对琤儿的婚事另有打算。”
  沈氏的心随着襄宁长公主的神情变化而忐忑不已。
  倒是嘉悦郡主听后,感觉有些不妥,既是陛下赐婚,婆母可不像是欢喜的样子,“母亲,可是其中有何不妥”
  襄宁长公主对嘉悦郡主的敏感度很是满意,轻叹一声,“据皇后透漏的口风,皇兄有意为西宁郡王府的小郡主赐婚!”
  “什么?怎么会是西宁郡王府”沈氏十分震惊,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心神恍惚。
  襄宁长公主见儿媳们失态,心中知晓此事让三人都震惊不已,便是自己当初听到消息,不也是惊讶万分,愣是过了许久才平静下来。
  只是如今不是惊讶的时候,只能继续说下去,“西宁郡王府如今的情况你们大抵都是听说了的,郡王太妃身子不好,怕是时日无多。前些日子硬撑着进宫求见了皇兄,请皇兄为西宁郡王府的小郡主赐婚,好让太妃能安心,日后便是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!”
  沈氏对于西宁郡王府不太熟悉,但隐约听到过一些消息,记得那姑娘还小,“母亲,儿媳听闻西宁郡王府的小郡主自幼身子就不好,而且小郡主如今尚且年幼,怎么就……”
  “西宁郡王太妃想在临终前为小郡主寻一个妥帖的夫家,但如今宫中皇兄不年轻了,膝下皇子们开始争斗起来。一般人家难免陷入夺嫡之中,想要置身事外,只能在背景深厚的皇室宗亲中找寻,且为了小郡主,这未来的夫家不能太乱,家底不能太薄,纨绔无能、长相不佳之辈自然也不能得太妃青眼,这般一排除,合适的人选就不多了。”襄宁长公主难得扶额,此时觉得家中子孙太出息了,也不是好事。
  沈氏自是不满意的,西宁郡王府的小郡主虽有郡主的名头,但西宁郡王府已经没人了,日后便没有母家支持,况且听说小郡主身子不好,长子贾琤是她的心头肉,亦是她的骄傲。虽说她还育有次子贾玮,但是长子贾琤心思细腻,平日里对她这个母亲最为关怀,性情温润,秉持君子之风,怎能让我这个做母亲的不心疼。
  沈氏满含期待的看向襄宁长公主,“母亲,就一定会是琤儿吗?”
  沈氏满是心疼和慌乱,她虽出自陛下母族,但太后已逝,自己只是外嫁女,能有多少分量
  西宁郡王府将兵权交还给了陛下,如今孤儿寡母最后的请求,同自己一个沈家外嫁女,在陛下心中孰轻孰重,一目了然!
  能期待的只有婆母襄宁长公主。
  襄宁长公主对上儿媳兼母族表侄女的期许,只能缓缓摇了摇头,对于皇兄而言,琤儿虽是他的外甥孙,但同西宁郡王府的兵权及朝堂稳定来说不值一提。况且在皇兄眼中,不过是娶个妻子,就小郡主的身子,说不得哪一日就没了,届时再给琤儿补偿一个好妻子,或从其他方面提拔琤儿也就是了。
  沈氏面色十分难看,嘉悦郡主和荀氏也能体会沈氏的心情,倒也不好说什么,她们的儿子目前来说定下的亲事,让她们都很满意,不好发声,否则倒像是在炫耀一样。
  马车内气氛顿时低沉起来,随着嘚~嘚~嘚~的声响,一行人回到了宁国公府。
  襄宁长公主轻轻拍了拍沈氏的手,“敏仪,你放心,琤儿也是本宫的孙儿,能转圜的,本宫定会转圜的,只盼着琤儿这孩子姻缘能顺畅一些吧!”说罢起身下了马车。
  嘉悦郡主并荀氏沈氏也下了马车,襄宁长公主让众人回了各自的院子休息,今日也算是折腾了一番,都好好休息休息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