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
而正说着,堂倌走来敲了敲门,叫道:“老爷。”
“什么事?”
堂倌道:“秦王府派了小厮来,问燕王爷在不在,说是宫里传唤。”
卫吉看向了周祈安。
周祈安又忙扒了口饭,喝了杯茶压了压,这才起身道:“那我先过去了。”
///
政事堂内,皇上正坐在右侧上首喝茶,左右宫人皆已清退。
周祈安一进殿,刚要行礼,皇上便老神在在道:“燕王免礼,请坐。”说着,指了指下首位置。
看样子,早上的气已经消了大半了。
“谢义父。”说着,周祈安匆匆走过去坐下。
皇上问道:“刚刚是去哪儿了?”
叶公公派了人到秦王府和大理寺,回来都说燕王不在,两头都派了人去找,这才给找着了。
“去了趟……”周祈安想了想道,“平康坊。”
“满园春?”
周祈安点了点头。
“你这是‘一日看尽长安花’去了。”皇上笑道,“卫老板近来生意如何?当初起兵清君侧,他还给我送粮草,我说要好好答谢他,至今还没答谢上。”
周祈安莫名捏了一把汗。
一说到满园春,皇上便提到卫老板,看来卫老板盘下满园春的事,皇上已经听说了。
他时常出入满园春,与卫老板交好的事,皇上也已经听说了。
周祈安道:“皇上不必记挂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是他们商人的本分罢了。”
“无利不起早,才是他们商人的本分。”皇上端起盖碗喝了一口,笑了笑道,“他原是替赵呈效力的人,当时的战况若是靖王占了上风,这粮草,他就给靖王送去了。”
皇上那一笑,笑得他后背发凉。
周祈安斗胆开口道:“替赵呈效力,才是‘无利不起早’。”说着,看了眼皇上脸色,“当时税收、经营许可,都抓在赵党手里,他们商人想把盘子铺大,想稳住局面不出事,就只能去拜赵家的码头。”
皇上不言语,只耐心听下去。
周祈安继续道:“之前赵呈盘剥他,也盘剥得太狠了些,他对赵呈早已心生不满。后来太皇太后一党又把持朝政、祸乱朝纲,他听闻义父是兴义兵,这才给义父送去粮草。”
皇上放下盖碗笑了笑,没再说话。
殿内静得落针可闻,静得周祈安能听到自己的心跳。
过了许久,皇上才开口道:“对了。叫你过来,是想派给你一个差事,也不知道你肯去不肯。”
卫吉的话题总算了结,此时皇上便是要他上刀山、下火海,他又怎敢说一个不字。周祈安立刻应道:“皇上派的差事,康儿自当鞍前马后!”顿了顿,又问道,“是什么差事啊?”
不会是叫他去拿徐忠吧?
皇上说道:“前线的情况你也听说了,早上我也是气糊涂了。徐忠短短两个月便拿下了颍、檀两州——有功,且功劳不小。奈何他御下不严,纵容手下,我勉强算他一个功过相抵吧!”
“颍、檀两州商人,背地里一直在资助靖王,资助靖王便是资助逆党。短短半年时间,又叫他们张罗出了十几万人的军队出来,与朝廷负隅顽抗,引发兵祸,此次我军也伤亡不小!单是怀青带过去的兵,便死伤了三千余人。”
听这话音,看来卫吉又猜对了。
周祈安点了点头,应了声“是”,继续听下去。
“将士们的伤亡抚恤金要发放,药品要供给,这两州经历了战火,还得要重建。这笔账,怎么也要算一半到这些商人头上。”皇上说道,“徐忠抄没了他们的家产,抄没得一点也不冤。不过他还把人给抓了,我觉得不必要,把人放了,算他一个拿钱消灾吧。”
“这些土匪兵……得治。只是法不责众,六万人,总不能全给砍了。他们此番怎么说,也是打了胜仗,如此对待,恐怕也要寒了其他将士们的心。抓几个典型,杀鸡儆猴,就这么算了吧。”
周祈安点了点头。
“这件事,你去办。”说着,皇上递给他一块“如朕亲临”的金腰牌。
他本想派给周权,只是如今东南战事胜利,北方三道的军务也要开始着手了,正好周权人和兵都已经在那里。
没了周权,放眼朝野,他能想到的竟只有一个康儿,也当是叫他去地方历练历练。
“我下一道圣旨,让徐忠也听你指挥,颍、檀两州的军政大权,暂时都先交给你了。你跑一趟,把这两州治理明白了再回来。”
颍、檀两州的军政大权。
周祈安双手接过了腰牌,跪地道:“承蒙义父信任,委以重任,我定不负义父重托。”顿了顿,又抬头看向了皇上,问道,“腰牌、圣旨,还有别的什么吗?”
皇上干脆利落道:“还想要什么?直说。”
周祈安有些可怜巴巴的样子道:“我是担心……万一东南情况不妙,徐忠不肯听凭调遣,再把我给拿了……我就这么只身过去,岂不是羊入虎口了吗?”
皇上问道:“要兵?”
周祈安说道:“够防身就是。”
“颍州还有怀青的兵,这你总该信得过。”皇上想了想,说道,“要么让武寿侯再抽调一万兵,跟你一起去。”
周祈安应道:“谢皇上!”
皇上笑了笑,又说道:“你们两个都是病秧子,带好了随行军医和药品。还有这帮土匪兵,你得一边哄、一边治,下手有个分寸,别逼反了。”
周祈安点了点头,应了声:“有数了。”
“徐忠端走的金罗汉、金佛像……这个徐忠!为了贪这点钱财,也不怕遭雷劈了!”
皇上顿了顿,话锋一转又说道:“不过此番黄河决堤,朝廷也花了大银子,往后还要修缮河堤,正是用钱的时候。佛祖都是普度众生,以慈悲为怀,搜刮了民脂民膏,立几座金佛像,佛祖就能高兴了?”
“换成鎏金的,再给供回去。这次赈灾的钱,就当是佛祖他老人家出的了。”
第136章
“还有大理寺的事, ”周祈安看着皇上,又说道,“我想提拔张进为大理寺右少卿。一来, 我走后,大理寺也要有人主持局面, 二来……去年大朝会, 的确是张老出面, 才稳住了局面。”
这件事他已经提了两回,皇上若是再拒绝,张进短时间内便都升迁无望了。
好在皇上“嗯”了声, 应道:“提吧。”
于是回了大理寺衙门, 周祈安便宣布了此事, 他要到颍州前线去一趟,期间由张进主持大理寺日常事务。
回了堂屋,萧云贺便道:“听说前线还乱得很, 颍、檀两州百姓还在抵抗, 周大人可要当心些。”
这阵子,大理寺的前朝旧案总算都收了尾, 萧云贺也得了几日空闲, 摸摸鱼、划划水,只等着周大人兑现自己的诺言, 再往上给他提一级。
周大人理了理书案, 没说话。
萧云贺又问道:“周大人预计何时回京?也不知周大人不在了,满园春的饭菜还给不给送了……”顿了顿, 又说道, “我会想念周大人的!”
周祈安笑道:“要么跟我一块儿去吧,也省得想念了。”
颍、檀两州的官员班底, 也不知还剩下多少人,当一个空降的县令都是道难道,何况他是空降管两州军政事务。
日常军务有怀信、怀青在,他倒不怎么担心,只是这文上头,没几个得心应手的人,他不得一个人干到死?
他还在想,除了一笛还有谁可用,萧云贺就这么水灵灵地撞上来了。
“我?”萧云贺道,“我去做什么?”
“去兑现你的承诺,给我当牛做马!”周祈安说道,“你这么有上进心,只可惜进士一及第就入了大理寺,一直也没挪过窝。你看朝中那些侍郎、尚书,谁没在六部五寺轮转过?你目光也要放宽广些,不能只守着大理寺这一亩三分地。”
周祈安继续画饼,说道:“这次跟我去,管的是颍、檀两州的军政大事。有了这履历,往后你想往哪儿挪窝都方便。我也是看你办事得力,才优先把这机会给你,我若是贴张告示,跑来自荐的人,估计都能绕外郭城三圈了。”
此话倒也不假。
萧云贺又心动了,再次感受到跟对了主子,一起水涨船高、平步青云的快乐。
跟着燕王,怎么会有错呢?
怎么这样一个要靠山有靠山,要能力有能力,能顶得住上面的压力,对下面又温和有礼,人美心善,跟着还顿顿都有肉吃的主子,就让他萧云贺给捡着了?
还是他们萧家命不该绝!
萧云贺又道:“但我去了能做什么?办案子?”
“看看情况。”周祈安道,“这两州现在是什么情况,我也不是太清楚,到时候有什么做什么就是了,去不去?”
萧云贺立刻道:“去去去,当然去!”
///
十日后,大军启程。